2024-09-14 13:04 点击次数:113
中新经纬7月5日电 (王玉玲)近日,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科望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科望医药的主营业务是开发新一代疗法创新肿瘤治疗,创新管线包括六个主要产品,其中四项处于临床阶段,两项处于临床前。目前,科望医药还没有获批及商业化产品。
把冷肿瘤变“热” 核心产品靠授权引进
科望医药在资料中提到,透过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彻底改变癌症治疗方法。
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纪晓辉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称,PD-1和PD-L1(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满足一些需求,但真正能够得到应答的患者只有20%—30%,科望医药专注的是在肿瘤微环境(TME)里边,利用生物学的特点,去掉肿瘤微环境中一些抑制性分子,这样能把杀伤肿瘤的细胞能力充分释放出来,让肿瘤微环境活化起来,把各方面因素调动起来,让T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起到充分的作用。
对于冷肿瘤和热肿瘤,福建省肿瘤医院2024年4月发布的文章提到,科学家们根据肿瘤对免疫反应的活跃程度,将其分为“冷肿瘤”和“热肿瘤”。热肿瘤因免疫细胞的高度活跃而对免疫疗法反应良好,而冷肿瘤则因缺乏免疫细胞浸润而对免疫疗法具有抵抗性。
科望医药资料显示,该公司创新管线包括6个产品,其中4项处于临床阶段,2项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ES102是科望医药的核心产品,为六价OX40激活剂抗体,专用于治疗对ICI(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不佳的癌症患者。
科望医药管线科望医药称,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全球并无获批准的OX40激活剂抗体。在中国,有六种OX40激活剂候选抗体正在进行临床开发,其中最先进的候选抗体为ES102。
值得注意的是,ES102并非科望医药自主研发,而是2018年从Inhibrx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被赛诺菲收购)授权引进,科望医药拥有其在大中华地区的开发权益。
科望医药另一款进度靠前的产品为ES104,同样是授权引进而来。2021年1月,科望医药在官方公众号称,从美国生物医药公司TRIGR Therapeutics处获得ES104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授权协议。TRIGR将获得7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达1.1亿美元的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
年亏损超8亿元
从营收与净利润来看,2022年和2023年,科望医药的营收分别为0.81亿元和0.44亿元,年内亏损额分别为7.71亿元和8.53亿元。
科望医药称,绝大部分的净亏损来自研发项目所招致的成本以及运营有关的一般及行政开支。2022年及2023年,科望医药的研发成本分别为3.50亿元和1.08亿元。
在大量“烧钱”之下,科望医药的现金流已告急。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望医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55亿元,这一金额甚至低于2022年的研发开支。
对于未来运营资金从哪儿来,科望医药称,主要通过现有资金及现金等价物、从许可及合作协议中收取的款项为未来运营提供资金。在候选药物成功商业化后,预计通过销售商业化产品为运营提供部分资金。
中新经纬注意到,科望医药开始开源节流,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从2022年的1.76亿元下降至0.83亿元,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的薪酬从0.25亿元下降至0.23亿元。
此外,科望医药已开始向外授权合作。材料中,科望医药表示,与跨国药企安斯泰来就BiME®平台衍生出的新型双特异性巨噬细胞衔接器项目开展合作。若安斯泰来行使期权,科望医药有资格获得超过1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许可产品全球净销售额的个位数至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多个明星股东加持
科望医药曾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在2017年至2021年间完成了四轮融资,共获得了2.5亿美元,约人民币18亿元。投后估值一路从2017年的0.25亿美元增长至5.99亿美元,五年间翻了近24倍。
同时,科望医药的股东阵营里也有多个明星投资机构和公司,包括礼来亚洲基金、高瓴投资及腾讯等。
据官网,科望医药由纪晓辉、卢宏韬联合创立。纪晓辉曾担任礼来亚洲基金(LAV)的投资合伙人、罗氏合作伙伴的全球负责人兼亚洲和新兴市场副总裁等职位。
卢宏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治疗领域拥有小分子和生物疗法的研发经验。
此前,卢宏韬曾担任过再鼎医药副总裁、葛兰素史克神经免疫学发现绩效部门的创始负责人和高级总监等职位,并在拜耳先灵制药公司等知名医药公司工作。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魏薇股票配资入门